欢迎访问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

中心人员出版的学术著作

俗文化研究中心为推动和鼓励有关学术研究,分别与商务印书馆、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合作,出版“俗文化研究丛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刘晓明教授、吴晟教授、纪德君教授、曾大兴教授、杜玉俭副教授等的最新著作5部,在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出版刘介民教授、罗维明教授等的最新著作。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主要从史传、说书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入手,探寻了古代小说的生成机制、叙事特点及其文体形态,发表了一些较有启发性的见解,诸如:早期的章回体历史演义,主要是通过“按鉴”的方式从“通鉴”类史书中衍生出来的;通俗小说文体中诸多“非书面”的口头创作特征,是基于口头记忆、书场演出、听众接受以及说书伎艺的传承等需要而产生的;通俗小说的编刨,在不同程度上受编创者、出版者、评点者、接受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另外,《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还对通俗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以及明清小说研究中流行的某些观点、存在的分歧或争议等进行了反思,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出版。

《羊城学术文库·文史哲系列: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从编创、传播与接受之交互作用的角度,研究编创者、书坊主、评点者、读者对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的具体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明清几类主要通俗小说的编创方式,从整体上探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状况、演变趋势及其所体现的艺术规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哈拉维赛博格理论研究——学术分析与诗化想象》是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的兼职研究员刘介民教授和广州市华夏学院刘小晨老师的著作。西方著名的跨学科学者堂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思想激进且前卫。她的“赛博格宣言”(The Cyborg Manifesto)是当代重要的一股文化思潮,影响遍及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书是对当代赛博格理论和方法的专题研究。论域涵括以下主要问题:当代赛博格的理论构思、学术话语、科学哲学等相关方面。作者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严格而又简明的论证。譬如对哈拉维思想体系围绕着“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的探讨;又如对连接大脑与机器的赛博格系统是否可以用机器替换人体的思维模式研究;再如对人体越来越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特别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此书简明扼要,对系统地了解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而又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另外,条理清晰、行文晓畅也是本书的特点。穿插在本书中西方后现代哲学家、理论家的照片和生平简介,也为本书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和可读性。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唐诗十二讲》对初唐的诗人、诗歌,对唐诗的历史,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于初唐诗、晚唐诗和大历诗人,作者的评价都比别的学者要高;而对于别的学者评价很高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和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诗》,包括他们的主张,作者的评价反而不高。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文学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打破“以时间为顺序来考察文学发展历史”的传统研究方法,提供“以地域为分界研究文学演变特点”的全新视角。《文学地理学研究》由12个章节4个附录构成,主要讲述了“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和“文学的地域性”及与其相关的内容。12章节划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是宏观研究;中篇是两河流域民歌比较;下篇是岭南文学地理。

商务印书馆,2012年3月出版。

学院地址:广州市番禹大学城城外环西路230号

Copyright©2012 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