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

哈迎飞教授

哈迎飞教授详细信息一、个人介简哈迎飞,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院长助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研博士后,中国鲁迅学会理事,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散文研究室主任、福建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福建省青联常委,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二、主要著作、论文(一)学术专著

1、《半是儒家半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45.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2、《"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20万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6月。

3、《佛教与二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关系之研究》(30万字),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2002年3月。

(二)学术论文

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代表论文主要有:

1、《论周作人的儒释观》,《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2、《论鲁迅〈野草〉的佛家色彩》,《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3、《从国家意识、民族认同与思想革命论周作人的启蒙思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6期.

4、《论沈从文游记体散文的文体特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5、《论鲁迅家族意识中的准宗教色彩》,《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第7期.

6、《论周作人对现代知识分子宗教气的批判》,《暨南学报》,2009年第2期.

7、《非宗教立场与周作人的儒家思想》,《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09年第1期.

8、《罗素对周作人非宗教思想影响》,《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9、《论五四时期周作人的国家观》,《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5期.

10、《周作人对法家暴力文化的批判》,《福建论坛》,2007年第12期.

11、《论周作人的道家立场》,《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12、《论"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江海学刊》2003年第5 期。

13、《论瞿秋白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14、《鲁迅、尼采与佛教——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1期。

15、《以一生来担人间苦——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二》,《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2期。

16、《谈鬼物正像人间——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三》,《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3期。

17、《从种业论到闭户读书论——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2期。

18、《茹苦忍辱,斯乃得度——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二》,《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4期。

19、《非正统的杂家——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三》,《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三、专业领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周作人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关系研究"、"五四文学研究"等;开设的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鲁迅研究》、《周作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中国文化名著经典导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四、科研项目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市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在研课题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及一等资助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广州市社科联2008年度项目及广州市教育局社科项目等5项。五、获奖情况(一)2001年12月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

(二)2002年9月获得福建师范大学"十佳青年"称号。

(三)2003年9月专著《"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四)2004年2月系列论文《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获福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

(五)2008年11月专著《半是儒家半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理论成果3等奖。

(六)2008年获得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

(七)2009年被评为首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学院地址:广州市番禹大学城城外环西路230号

Copyright©2012 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